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书展花絮 >
新闻

近四成受访者通过手机阅读

2013-08-12 10:59|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徐晶|
上海书展前夕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3)》显示,文化/文学类书籍成为阅读首选,而移动终端正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
 
我们正处于一个阅读变革的时代。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互联网提供的多元娱乐方式,也有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压力。个人的阅读如何跟上这个时代以达到修持自身的目的?书籍出版又如何能够将好的知识成果推广到更多人面前?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也许有必要先了解“阅读”在人们生活方式中所占的位置。
 
就在上海书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3)》。这份从2012年12月启动的社会调查从阅读内容偏好、阅读方式、阅读时间等方面描述了目前上海市民阅读情况,其统计与分析为管理决策、行业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化/文学类书籍成首选
 
大部分人对于书籍的首选与自己的工作往往关系不大,知识含量高、通俗而有趣味的书籍成为人们的首选,其比例接近九成。在调查问卷给出的13个阅读门类的选项中,文化/文学类书籍成为居民阅读倾向的首选,其次是“历史”、“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和“人文地理”。而在刊物的选择上,人们的偏好则依次集中于“新闻时政”、“文学艺术”、“旅游休闲”、“人文史地”、“娱乐八卦”和“女性/家庭/情感”上。
 
书籍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在这份样本数为4569人的调查当中,81.25%的人认同“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用‘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仅有不到5%的人做出“不重要”的负面评价。
 
同时,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针对最近一年中有过书籍购买记录的人所做的调查中,也可看到类似的趋势。这次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访者依然同意“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网络调查中,同意“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被访者比例更是高达90.5%。与上海的调查表现出的一个相同趋势是:阅读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在重要性上得到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
 
不过,在另一方面,日渐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网络娱乐方式的发展正侵占着人们的阅读时间,这也是事实。在今年上海的调查中,每天15分钟到1小时的阅读时间成为人们接触图书的主要时间段,仅有9.6%的人每天阅读书籍超过1小时。而与此可以形成对照的是,约50%的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同时,在对“不进行传统阅读”的原因进行询问时,三成受访者给出了“学业或工作太忙”的答案。
 
数字阅读:手机成为首要终端
 
网络终端正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是受访对象阅读使用最多的数字阅读终端。其中,去年排名第二的“手机”今年跃升为首位,成为38.55%受访者的阅读选择。
 
纸质媒体的衰败近两年一直是被屡次热议的话题。今年在上海的调查显示,虽然网络阅读以其“搜索便捷、信息丰富、成本低廉”而成为日益重要的阅读方式,但纸质阅读仍旧是阅读方式的首选。今年上海的这份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首选“传统(纸质)阅读”的比例比“数字阅读”高出近14%。65%的人认为纸质阅读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其主要原因与阅读的要求、效果、感受相关。“收藏保存”、“深度阅读”、“携带方便”、“便于笔记”等因素是人们青睐纸质图书的原因;相较之下,在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数字阅读存在“不适于深度精读”、“信息庞杂”,并且“导致视力疲劳”的问题。可见,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完全能够互为补充,担负起各自不同的功能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人们在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的时间分配上接近持平,但在读物的金钱投入上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一年会购买50元以上的图书,逾两成人会购买50~100元的图书。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按照目前上海市民的消费习惯,他们更倾向于免费地获取数字读物,会在阅读时考虑“在线付费阅读”的人仅占约16%。这说明,面对数字阅读,人们尚未养成付费获取的习惯,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比较高。数字出版物收费困难这一问题在这里也得到凸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