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新闻

王莳骏:我与上海书展:轻伤不下火线

2019-07-10 14:46|来源:未知|作者:小雯|
2004年,我在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工作。有天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首届上海书展即将筹备,出版处联系出版社多,人头熟,希望能为筹备做些联络工作。实际上当时我刚从版权处调过来不到半年,人头还真不一定熟,但借此机会熟悉一下倒也不错,便点头答应。
正式筹备工作开始后,我才明白所谓的联络工作是指对出版社要在书展上开展的活动进行登记和安排。尽管以前干过编辑工作,但这活儿离编辑干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首先,是进行现场探勘,了解活动场地的布局和路径。说实话,展览中心不愧为上海的地标,地处闹市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建筑宏伟,气势非凡,但里面的布局却如同迷宫,不走上三四遍很难有感觉。随后,我开始自创活动登记表,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嘉宾等等一一罗列,俨然感觉像个院线排片人。开始时,因为上报的活动尚不集中,进展比较顺利。随着书展开幕的时间日益临近,活动申报出现井喷,麻烦便接踵而至。好的时段,好的位置肯定炙手可热,人人争抢,互不相让。电话声此起彼伏,告状的,说情的,软磨的,硬泡的,什么都有,那些天同事们说走道上全是我的声音。
既然僧多粥少,怎么做也难摆平,我就干脆铁面无私,公事公办,严格按先来后到原则办理。为做到心中有底,还特意找到领导表明态度。没想到领导全力支持,让我腰板挺直,当然肯定也得罪了不少人,当时也就全然不顾了。
好不容易活动全部登记安排完成,细细做完校对,整整两大版见了《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成就感油然而生,正得意大功告成时,领导又下达了新任务,由纸上谈兵,转入阵地作战,对活动现场进行维护管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星期天深入某个阡陌纵横的棚户小区,在一个幽暗又充满刺鼻味的工棚里校对刚刚喷涂完成的活动会标。书展正式开始后,我不但要坚守主阵地,还得去其他活动场地巡查,发现人流拥挤,及时和安保一起进行疏导。一场活动结束后,除了招呼主办方赶紧布置会场外,还要整理桌椅,维护秩序,一天轮着转,直到书展结束。
就是这么个感觉临时上阵的活,我从2004年一直干到2007年,由一个排片人荣升为书展活动部的部长。其间,上海书展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成为每年的市民阅读狂欢季,活动量从一开始的近两百场直升至五百多场。
记得有一年又开始进入筹备期,那天轮到我在局里值班,夜深人静,正好梳理活动表格。忙完后,提个热水瓶想去打点水,结果刚出办公室,脚下一滑,仰天一跤,左手臂弯重重敲在地上,手上的热水瓶顿时摔得粉碎。当时完全懵了,就感觉臂弯巨疼无比。起来后揉了很长时间,再用冷水敷了一会,感觉好了些,就去睡觉。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被手臂疼醒,一看,居然肿成了馒头。交了班后赶紧去医院。片子出来,医生指着说骨折了,需要绑石膏。我傻傻地看定医生,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医生耸耸肩,一脸无奈的模样。没法,只得由他弄,结果大太阳下我吊着白白沉沉的胳膊,晃晃悠悠地出了医院。
领导闻听我的不幸后非常关心,特意登门看望,见我尽管狼狈,状态还不错,笑着说给你再加派两名志愿者做护卫,于是我吊着手臂继续干部长的活。一天正忙着,领导突然来电话,说下午一块去宣传部向部领导汇报书展筹备工作。我十分为难,说这副伤兵模样能见部领导吗?领导哈哈一笑,说这有啥,能见。到了部里的会议室,我尽量把打了石膏的手臂往桌下伸。部领导进来后,把我们几个扫了一遍,有点异样地在我身上停了一会,然后听汇报。其间,他又不由自主地看了我几眼。最后该是部领导作指示了,他明显有点忍不住了,微笑着指指我的脖子说,房间里没这么热吧,还需要围根毛巾?我恍然大悟,原来吊手臂的那根绷带时间长了勒脖子,我就在脖子上垫了块毛巾,那模样就像站在火红的钢炉前挥汗作业的炼钢工人。部领导没看见我藏在桌下的手臂,就看见脖子上的毛巾,所以十分诧异。我苦笑着把手臂伸了出来,向部领导作了展示,结果引得大家全笑了起来。会议结束,部领导还特意叮嘱,注意休息。
就这样,那年的书展上出现了个蛮奇特的情景,一个吊着打石膏手臂的工作人员,在场子里跑来跑去地忙乎,感觉真有点轻伤不下火线的味道。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火热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十五年来上海书展的影响已遍布全国,活动数量也已突破到了上千项。作为这个工作团队的曾经一员,每次来到书展上,看到那一场场紧密相连的活动,那熟悉的运转模式和场景,让我感到如此的亲切和自豪。衷心祝愿她不断再创辉煌。
  • 分享到: